当前位置: 首页 > 女性风采 > 正文

第一届“同济大学卓越女性奖”获奖者风采

【来源: 发布日期:2019-11-26 】

‍‍“同济大学卓越女性荣誉奖”获得者:  

罗小未吴庐生陈铁迪吴启迪  

“同济大学卓越女性世博特别贡献奖”获得者:  

郝洛西陈小鸿

   

罗小未,1925年9月生,广东番禺人。同济大学教授,著名建筑史学家、建筑教育家和建筑师。1948年毕业于上海圣约翰大学建筑系。她自1952年起在同济大学任教,是我国第一位系统地将西方建筑历史、理论和学术思想介绍到中国的学者,所著教材、论文和专著曾多次获国内外奖项,所建立的建筑历史教学课程是国家精品课程,所创办与主持的《时代建筑》杂志是中国最重要的建筑杂志之一。她曾任上海市建筑学会理事长、上海市科技史学会副理事长、上海市科协常委和国际建协(UIA)建筑评论委员会(CICA)委员,并被美国建筑师学会授予荣誉院士(Hon.FAIA)称号。罗小未积极服务于社会,曾是上海市妇联执委、民盟中央委员会委员、民盟上海市委副主任、上海市人大代表、上海市政协委员与全国政协委员。她自1995年退休后仍以最大的热情与社会责任感为建筑学科的发展、中外建筑学术交流、上海城市遗产保护和培养青年教师发挥重要作用,并至今笔耕不辍。曾获全国三八红旗手、上海市三八红旗手、新中国60年上海百位杰出女教师等荣誉称号。

 

吴庐生,1930年8月生,安徽庐江县人。1948年由中央大学附中保送进入国立中央大学,1952年毕业于南京大学建筑系(现东南大学),同年到同济大学建筑系任教。1972年调入同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现任同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高新所总建筑师、教授、国家特许一级注册建筑师。从事建筑教学、工程设计、科研工作五十余年,先后主持设计了同济科学苑(逸夫楼)、同济大学研究生院(瑞安楼)、兰州大学文科小区规划及单体建筑、福州元洪大厦等优秀建筑。设计工程获市、部、国家级奖12次,最高为国家银质奖,最低为市、部二等奖。曾获上海市“巾帼奖”。2004年5月,吴庐生教授荣获建设部颁发的“中国工程设计大师”称号。吴庐生教授是一个实干家,默默无闻、兢兢业业地做着具体的工程项目。她曾经用“胆大心细、智圆行方”这八个字总结几十年来的实践和治学经验:建筑设计要敢于创新,更要精耕细作;设计思想要灵活,但作品要稳重大方。走进新世纪,年过八旬的老人依然与所里年轻人一起每天十几小时的拼搏在设计第一线,她忘我的工作热情使人难忘。

 

陈铁迪1935年12月生,湖南长沙人。现任同济女子学院名誉院长、兼职教授,上海市慈善基金会名誉理事长。1957年8月毕业于同济大学工业与民用建筑结构专业。历任南京工学院助教、讲师,同济大学讲师、副教授、数力系党总支书记,同济大学党委副书记。1983年3月起,历任中共上海市委常委、中共上海市教育卫生工作委员会党委书记,上海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中共上海市委副书记,上海市政协主席。1998年2月任上海市人大常委会主任。曾获全国三八红旗手等荣誉称号。陈铁迪长期从事党务工作。自从1994年参与组建上海市慈善基金会并担任法人、理事长以来,她走访福利院、敬老院、盲童学校,了解孤寡幼残这些弱势群体的生存状况和生活需求;她走进小弄堂,踏上小阁楼,探望那些烈士遗属、抗日老战士、退休老工人……记事本上出现了一长串让她牵肠挂肚的数据:205万老龄人口,50万残疾人,5万多名患老年痴呆症者,1万多户丧失劳动力的家庭——这都是基金会重点关注的工作对象!慈善事业可谓是弱者最后的保障。在陈铁迪的领导下,上海市慈善基金会成立十多年来取得了骄人的成绩,得到了社会的赞誉。

 

吴启迪,1947年8月生,浙江省人。现任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教科文卫专委会委员、同济女子学院顾问委员会主任,同济大学教授、博导。1970年毕业于清华大学通信技术专业,1981年获清华大学自动控制专业硕士学位,1986年获瑞士联邦苏黎世理工学院电子工程博士学位。历任同济大学电气工程系副主任、CIMS中心主任、校长助理、副校长、校长,中国共产党第十五次全国代表大会代表和上海市市委第七届委员,中国共产党第十六次全国代表大会代表、十六届中央委员会候补委员和上海市市委第八届委员。2003年至2008年任国家教育部副部长、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兼秘书长。2003年至2008年任全国妇联副主席。吴启迪教授长期从事控制理论、控制工程与管理工程专业的教学、科研和管理工作,先后主持完成了国家、省部级科研项目30余项。迄今为止已出版专著10余部,发表学术论文200余篇。曾获多项市、部、国家级科技进步奖和教学成果奖。曾被授予“全国十大女杰”、全国三八红旗手、德意志联邦共和国大十字勋章、新中国60年上海百位杰出女教师等多项荣誉称号。

 

郝洛西,女,1963年2月生。同济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上海2010年世博会夜景照明总设计师。1998年同济大学获工学博士学位,2001年清华大学博士后流动站出站。目前任教于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担任中国照明学会常务理事、国家低碳照明研究中心视觉与照明研究室主任等职,主要从事光、颜色、视觉与照明领域的科研、教学和研究性工程设计工作。近年来,郝洛西作为负责人承担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863高技术课题、科技攻关项目等国家重点科研工作共7项;在国内外核心期刊、国内外重要会议及刊物上共发表60余篇论文,出版学术专著3本,在科研上取得了优异的成绩。自担任中国2010年上海世博园区夜景照明规划的项目总负责人后,她率领团队教师和学生日夜奔忙在世博工地上,为实现高效节能、绿色环保的园区低碳照明系统以及半导体照明的创新集成应用做出了突出贡献。2008年汶川地震发生后,郝洛西主动积极地要求参加灾区重建工作,先后完成了四川映秀镇、都江堰壹街区灾后重建等三十余项研究性照明工程设计,受到了各界的一致好评。曾被授予“上海市世博工作优秀个人”、上海市科教系统三八红旗手等荣誉称号。

 

陈小鸿,1961年8月生,浙江永嘉人。同济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2010上海世博交通规划方案总策划团队负责人。1982年1月毕业于厦门水产学院,获学士学位;1987年毕业于上海交通大学,获硕士学位;2003年获得同济大学道路与铁道工程专业获博士学位。1987年起在同济大学工作。现任同济大学研究院副院长、中国城市交通规划学会理事、中国公路学会公路规划学会理事、上海交通工程学会交通工程与交通环境学术委员主任委员。陈小鸿教授,作为同济大学国家重点学科“交通运输规划与管理”主要学科带头人,长期从事区域综合运输系统规划、道路网络规划、公共交通系统规划和慢行交通系统规划的基础及前沿课题研究工作。获得多个奖项,包括上海市科技进步奖和华夏科技奖等。发表论文100余篇。自2004年起全程参与2010年上海世博会交通规划、管理的系列研究工作,注重理论研究与实践应用的良好结合,主持完成多项课题,为2010上海世博会的交通保障做出了突出贡献。曾获得上海市三八红旗手等荣誉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