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女性风采 > 正文

王小慧:我的工作场

【来源:渤海早报 发布日期:2013-11-26 】

我回同济大学建工作室是受同济老校长吴启迪感动。她对我说,学校对我没任何要求,也不要求我一定要长驻,可以来来往往,学校给我一个空间作为创作基地,希望我创作更多的好作品。

吴校长是个非常有思想有远见有胸怀的校长,她是科学家出身,但爱好艺术,她希望在同济大学这个以工科著名的大学里办一些艺术学院,包括传媒学院、电影学院、音乐学院、女子学院等等。

学校艺术中心李公宇主任陪我去找地方,我挑了一个九米高的五百平方米的大空间。我喜欢大空间。李主任说:你要想个名称。我想到了 “Workshop”,中文直译“工作场”。这是西方流行的一种艺术创作,教学和交流的方式。我想“场”可以作为空间的命名,有双重意义。

我在1999年的德国赫尔膝国际摄影节上主持过一次工作场,非常成功。因此我想把这种艺术教学方式带到中国来。我对吴校长讲了这个想法,她很支持,为我题了字:王小慧艺术工作场。

我的工作场开幕时,举办了第一次Workshop,我请我的老朋友、德国著名摄影家托马斯·吕特格来主持,他是个很有经验的教授,我们共同策划了一个主题“创造性地看”,学员是各个大学的摄影爱好者和报社的摄影记者。许多人抱着向大师学摄影技巧的愿望报名,但我们讲的是怎么看人看物看自然看世界。九天的学习中有讲课、有交流、有创作、有讲评。最后学员们觉得收获特别大。有个学员是摄影记者,她觉得自己当记者的眼光较从前有了很大提高。

我在同济大学不教学,每年都会办一次不同主题的Workshop,但我的Workshop不仅面向同济学生,还面向社会,甚至面向全国的青年人。其中大型的Workshop有两次,一次是2005年的“创意摄影大奖赛”,一次是2010年的“梦想计划”。

“创意摄影”这个概念是我首先提出来的,我希望它完全不同于传统摄影,提倡运用各种新技术新手段。我在征稿公告中提出:“必须以独特的眼光,独特的构思,独特的表现手法表现独特的创意。一个独特的创意,胜过一百张平庸的照片。”

对优胜者的奖励不是金钱,而是二次Workshop的机会。海报上这样写道:“120名入围者去上海参加国际专家主讲的Workshop。10名获奖者跟王小慧去德国参加Workshop。”看来这两条广告还是奏效的,我们的年青人对学习的机会比金钱更加看重。66天内有26000人投来了作品,这是出乎我们意料的,因为一般摄影比赛有几千个人参加已经很令主事者高兴了。

120人从全国各地到上海来参加我的Workshop,我还请了德国著名的摄影家,我们工作班子的青年人工作得非常有效、非常兴奋,当然也非常疲惫。因为整个工作量太大太大了。

这次Workshop主要不是讲课,而是讲评。给每一个人的作品进行点评和指导,帮助他们修改和提高,其余的学员在一边旁听。最后他们每个人都有一幅作品选入画册,这对许多初学者来讲是多么大的激励啊,甚至会影响他们一辈子。

他们说:“我觉得这样的教学方式很理想,应该在国内推广。”“从网络上看到自己的名字的时候,我几乎叫了起来,我想终于有机会可以接近王小慧老师。”“我觉得很荣幸,我要将在这里学习的状况还有得到的一些收获带回去讲给我的学生,也希望我的学生以后有机会能来参加这样的比赛。”

这120幅作品,在中国的南京与上海和德国的曼海姆与柏林进行了四次展览,受到各界高度评价。

120位入围者中,又选出10位获奖者。我带他们去德国10天。他们大都是第一次出国,跟着我去看展览,参观艺术家工作室,与德国大学生交流。他们看到了一般旅游者看不到的东西,这10天的经历使他们终生难忘。

最后他们参加这次德国Workshop时拍的照片又出了一本画册《未完成的旅行——从德国带回来的照片》。

感谢巴斯夫提供了全部经费支持,而且让中国的年轻人到他们的化学城去参观。这是世界上最大的化学城,占了曼海姆的半个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