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女性风采 > 正文

曾彩霞:为何难解"钱学森之问"

【来源:东方网  发布日期:2012-05-03 】

在钱学森先生诞辰一百周年之际,关于钱学森之问又开始成为大家讨论的焦点。最近几年,经常能在各种大大小小的会议上听到关于“钱学森之问”的讨论。参加过几次会议,也被议程上的这个话题所吸引,但是每次都是带着很高的期望去,却失望而归。因为问题根源未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也并未提出。不过,各种各样关于创新的会议仍然在召开,为的是要解决中国没有创新的问题。但是,借用李零先生的话说,回想起来,话是一点都没错,但问题是一点都没解决。所以“钱学森之问”依然还是“问”。

钱学森之问--“我国大学为什么不能培养出创新型人才”和“创新”本身一样,很红火。一次和几个朋友吃饭,一个公司里的朋友说,最近一年我们公司说的最多的就是创新。关于创新本身,也有很多争论。有人认为中国根本就没有创新文化,不存在创新的土壤,如何能够培养出创新的产品。也有人著文对此表示反对,说中国一直都是一个有创新的国家,只是创新思维所用之地不一样,西方是用在科学技术上,我们中国是用在生活上,如中国的菜肴就是别具创新。

前几天有新闻报道教育部为了解钱学森之问,将在19所高校选出2000名大学生作为拔尖人才培养,这些人覆盖多个重要基础学科。但这不是解决问题的长远之计,关键还要改变大学的培养模式。

李零先生说,学校不是养鸡场。杜威曾说,现代的教育好像农夫要赶鹅到城里去卖,必先饱喂之以谷类,使颈下胸前的食囊高高的凸出来,然后称称其轻重,鹅越重即其价格越高。两者都认为现代教育把学生当成了动物来培养,而非一个具有个性的人。在这种培养模式下,学生个性发展的思维没有得到培养和锻炼,难以作出有创造性的东西。

养鸡场的特点是成批的养,讲究规模效应,求效率,结果是鸡长的很快,利益可观。但是问题是,鸡的口感不好,大家又开始怀念土鸡了,于是土鸡的价格猛涨。这不仅仅只是土鸡自己,还包括土鸡产的蛋。如今大学就好比这个养鸡场,养出来学生都是成批成批的一个模样。学生除了上课,课后也没有再读其他的书,能够认真学习考过高分的学生已经算优秀,更别提能够再花大量时间阅读其他书籍,发展智力。学生为了获得更好的就业机会,所花时间也更为实际,往往把宝贵的时间花在见效更快的东西上,这也是为何培训中心红火的最佳例证。

但是,大学不是一个单单培养具有某种技能的培训机构,而是一个教育学生,熏陶学生的殿堂。除了这些知识的传授,大学还应该是一个培育学生智力发展、学生自我学习和通达人情事理的地方。而现在大学并不见得如何提倡把学生培养成一个有思想的人,而是一个塞满知识却没有独特思维能力的人,更糟的是,很多学生连知识也没塞满。

实际上,大学培养学生四年,并非是要把学生培养成一个知识渊博的专家,因为这是大学四年难以办到的事情,大学应该是培养一个熟知学问门径及有学问兴趣的人,更为重要的是,大学应该是培养一位头脑清楚思路通达,对普通事物,文化、政治、历史等有自己独特见解的人,一个开放而有创造性思维的人。

(曾彩霞 现为同济大学国际知识产权研究院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