匈牙利目前致力于成为亚欧贸易桥梁,视中国、俄罗斯、印度为经济外交重点。匈牙利在中东欧国家中对华态度一直较积极,在发展同中国关系时更看重获取经济利益。
在中匈建交65周年和建立友好合作伙伴关系10周年之际,匈牙利总理欧尔班正在中国进行为期三天访问,他是中国农历春节后首位来访的外国首脑。匈牙利是中欧内陆国,国土呈现不规则的六边形,面积93030平方公里,人口993.1万。提到匈牙利,我记起一位匈牙利外交官曾问我:你对匈牙利了解多少?我脱口而出:“裴多菲、李斯特和邬达克。”他高兴地笑着说:“对对,你也别忘记,我们是马扎尔人。”
实际上,所谓匈牙利和匈牙利人是欧洲其他民族的称呼,匈牙利人称自己是马扎尔人,称匈牙利为“马扎尔奥尔萨格”。匈牙利起源于突厥语,意为十个部落,由三个突厥哈扎尔人部落和七个马扎尔人部落联合而成。人们猜测当年横扫欧洲最后定居在多瑙河中游的匈人就是西迁的匈奴人,今天在匈牙利最受欢迎的男孩名字仍是“阿提拉”,有“上帝之鞭”匈奴王阿提拉曾让整个欧洲战栗,至今仍有匈牙利人以自己具有匈奴族的血统而自豪。匈牙利目前致力于成为亚欧贸易桥梁,视中国、俄罗斯、印度为经济外交重点。在一次中东欧关系研讨会上,匈牙利学者为了暗喻当前匈牙利外交政策,颇具幽默感地把最后一张幻灯片设为持弓向东看的牧马人。
谈到匈牙利,不能不说匈牙利籍建筑师邬达克,上海市民最先想到的可能是曾给“老上海”们带来无限荣光的83.8米的国际饭店,邬达克凭此楼开创了上海建筑的摩登风格,也为1930年代的摩登上海带来了“简单就是美”的现代建筑理念。其实,从复古主义色彩和哥特式塔尖的沐恩堂到现代装饰艺术风格,巧妙构思的大光明电影院,从外滩到西郊乃至近吴淞口,从办公楼、旅馆、医院、教堂、影院到学校、工厂、公寓、会所、私宅,上海100多栋单体建筑都出自建筑师邬达克之手。同济大学阮仪三教授说:“邬达克的建筑立在那里,就是一种审美,就是抹不去的城市记忆。”2013年上海第一座以建筑师命名的纪念馆邬达克纪念室对外开放,长宁区文化局还以邬达克在长宁的建筑为主线,开展“邬达克建筑文化线路”,如果手持一本《上海邬达克建筑地图》口袋书,去细细寻找和品味每一幢建筑,不失为上海老建筑风情游的经典路线。
历史建筑保护专家郑时龄说,邬达克的设计风格就是一种“海派文化”,他能很快地把国际上建筑设计的流行元素带到上海来,并且让他的作品和上海当时建筑的总体风格相协调。这与匈牙利人兼收并蓄的民族性格非常相似。也像大名鼎鼎的李斯特所创作的19首钢琴曲《匈牙利狂想曲》那样,将匈牙利和匈牙利吉普赛人的民歌和民间舞曲融合在一起,反而形成了独特的民族色彩。
就个人接触过的中东欧人来说,我窃以为波兰人较委婉忧郁,捷克人偏精明缜密,而匈牙利人则豪爽开朗,和匈牙利人聊天每每让我想到滋味浓郁的匈牙利名菜“土豆烧牛肉(Gulyas 雅古什)”。“雅古什”是匈牙利饭菜中一道颇具代表性的家常名菜,即把牛肉和土豆加上红辣椒和其他调料在小陶罐子炖得烂烂的,汁水浓浓的,然后浇在米饭上。20世纪50年代末,当时苏共总书记赫鲁晓夫访问匈牙利,在一次群众集会上的讲话中说,到了共产主义,匈牙利就经常可以吃“雅古什”了。60年代,中苏交恶,两国曾为“土豆烧牛肉”与共产主义的关系唇枪舌剑了一番。当然,毛泽东说了“土豆烧熟了,再加牛肉,无须放屁!”我要说的是匈牙利菜肴的国际声誉不逊于法国菜,匈牙利街头的餐馆大都全天供应香肠、鹅肝、鸡肉、葡萄酒等特色食品。匈牙利菜肴兼有东、西方饮食特色和在色、香、味上的独到之处,中国人去匈牙利旅游决不会像在欧洲其他国家旅游那样,受饮食不习惯而受困扰。
匈牙利是世界排名前十的旅游国家,是中东欧地区最受欢迎的旅游地。蓝色多瑙河、古城布达佩斯、欧洲最大的淡水湖巴拉顿湖、醇香的葡萄美酒、八项世界文化遗产地……站在多瑙河以“茜茜公主”名字命名的伊丽莎白桥上,凝望远处的瓦兹街上18、19世纪的老建筑,遥想奥匈帝国昔日的荣光,细细咀嚼裴多菲为这片土地所吟诵的“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若为自由故,二者皆可抛”。这些都为畅游匈牙利增添了绚丽的色彩。
欧洲学者普遍将匈牙利视为“包容的重商主义国家”,匈牙利在中东欧国家中对华态度一直较积极,在发展同中国关系时更看重获取经济利益。欧尔班总理此次来访也表示,经济合作是两国关系的重中之重。匈牙利与中国关系的特点是,第一,继续保持并发展友好关系,高层互访持续并且频繁,政治上的合作领域不断扩大;在西藏、新疆和台湾等涉及中国核心利益的问题上都支持中国立场,在取消对华武器禁运问题上持支持态度。第二,贸易与投资稳步增长,文化、教育与民间交往增强;中国在匈中资机构4000多家,总投资额超过25亿美元。匈在华实际投资额约3亿美元。华为、中兴、联想等中资机构已经在匈牙利开设分支机构。匈牙利已经成为中国企业在中东欧地区合作最多、合作最有成效的国家之一。2012年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与匈牙利企业家与雇主协会签署了成立中匈双边企业家理事会。该理事会成为进一步深化和扩大中匈两国企业界的合作,反映企业诉求,搭建两国企业界沟通与交流的平台。作为对华长期友好国家,匈牙利为改善客观存在的“上热下冷、政热经冷”现象,在“5·12”四川汶川特大地震后,匈政府邀请四川地震灾区50名中小学生在匈度假疗养。2012年5月,时任副总理的李克强在访问匈牙利期间,参观了布达佩斯匈中双语学校并且观看了该校学生和匈牙利禅武文化中心青年的表演,与学校师生合影留念。勉励学生们更多地了解彼此文化,成为两国友好事业的接班人。第三,两国地方间交往不断扩大,双方友好省州、城市已发展到23对。2008年2月,首届中匈友好省市大会在匈召开,2013年4月,第二届中匈友好城市大会在匈召开,中方有37个省市,匈方有近90个州市派代表与会。
匈牙利因为在1990年代经济转轨时,采取最彻底的“全球化”与“欧洲一体化”政策,因而在国际金融危机影响的情况下受到的冲击比较大。2012年,中匈两国贸易额为80.6亿美元,同比下降12.9%。2013年中匈双边贸易额为84.1亿美元,同比增长4.27%,匈继续保持中国在中东欧地区第三大贸易伙伴地位。其中,中方出口56.9亿美元,同比下降0.83%;中方进口27.15亿美元,同比增长16.88%。目前,匈牙利最希望中国加大对其投资力度,匈牙利三分之二的工作岗位都由中小企业部门提供。削减赤字和公共债务,增加就业和经济增长率是匈牙利经济政策最重要的目标之一。由匈牙利、塞尔维亚及中国合作建设连接布达佩斯和贝尔格莱德的匈塞铁路项目将是中匈两国未来合作的试金石。(宋黎磊 同济大学中东欧研究所副教授)